cpv是细小还是犬瘟怎么看?
犬细小病毒(CPV)于1977年在我国发现,1981年为流行,1983年趋于稳定,1987年以后又为流行,其流行有周期性规律。犬瘟热(CDV)于1962年在我国出现,1964年为流行,以后每年都有大小不等的流行发生。近年来,犬细小病毒病例有逐渐增多和病情严重的趋势,临床上犬细小病毒与犬瘟热病毒感染并发的病例也有所增加,犬细小病毒疫情有加重流行趋势。
CPV感染以频繁呕吐、严重的出血性腹泻和心肌炎为特征。由于病毒对消化道中的未成熟淋巴细胞与上皮细胞有强大的致病能力引起小肠强烈炎症,导致肠腔渗透压失衡和黏膜出血,造成脱水、电解质失衡和酸碱平衡紊乱,肠内容物停滞,迅速发酵腐败,并产生大量有毒代谢产物,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继发内毒素血症。由于剧烈腹泻和呕吐导致毒物被大量吸收及肠麻痹易继发中毒性休克,临终犬多数死于毒血症或严重脱水所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
犬瘟热是由麻疹病毒群成员——犬瘟热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犬科、猫科、浣熊科、鼬科等动物最严重的流行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是犬类最难以治疗的疾病之一。临床上犬瘟热病毒有两个病程,即神经源性和肠源性。肠源性犬瘟热与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症状相似,二者极易混淆,经常被误诊。